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和3月5日召開。
本次全國兩會期間有多位專家院士提出建議,支持康復醫學發展,重視康復在疾病治療與恢復中的作用,進一步發展康復醫學,提高康復工作者地位與待遇,打通晉升通道等得到了廣泛地支持和認可。
1.改變醫保政策對康復的限制,向康復治療傾斜,加大康復醫學的政策引導和經濟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致公黨濟南市委常委、山東省殘肢人協會副主席盧林,計劃提交多份書面建議,涉及醫療、康復、電子煙、精神病、急診分級診療、戒除青少年網癮等方面。
作為一名來自醫療衛生領域的代表,盧林表示“健康是最大的人權”,自己準備的建議主要圍繞健康中國建設。他建議,改變醫保政策對康復的限制,向康復治療傾斜,加大康復醫學的政策引導和經濟支持。
建議把康復醫學調整為一級學科
康復醫學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并稱為醫學領域的“三駕馬車”。目前我國實行三級康復醫療分級診療:急救期在綜合醫院,穩定期在康復醫院等二級綜合醫院、恢復期在社區。在我國,康復醫學作為臨床醫學下的二級學科,與普外科、婦科、兒科等處于同等地位,自然限制了該學科的發展。
為此,盧林建議盡快把康復醫學調整為一級學科,加強三級綜合醫學康復學科建設,更加積極的培養康復理念。
此外加強中西醫結合發展在康復醫學中的作用。加強三級綜合醫院的康復醫學科的學術引領作用,在疾病急性期加強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多學科合作,在相關臨床醫學科室把康復介入的時間點前移、改變目前康復治療師還是護士為主體進行干預的現狀,加強團隊協作;充分發揮區域輻射帶動作用,與專業康復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建立雙向轉診關系,實現分層級、分階段康復;承擔起區域內康復專業人員培訓任務和康復醫療服務質量控制工作。
把更多康復收費項目列入醫保
盧林提出,希望改變醫保政策對康復的限制,向康復治療傾斜,加大康復醫學的政策引導和經濟支持。把更多的康復收費項目納入醫保,提高康復項目收費,延長部分病種的收費時限。改變康復治療是“疾病后的恢復訓練”、“殘疾是殘聯需要負責的民生問題”等錯誤理念。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和醫療保障制度的健全,醫療康復項目逐步得到更多的重視。
2.建立康復定點醫院,開展醫務人員康復培訓,將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醫藥支出納入醫保,給予適當比例報銷。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將向大會提交《關于重視新冠肺炎康復問題的建議》,其中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問題應予以高度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建議:建立康復定點醫院,開展醫務人員康復培訓;建議相關部門將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醫藥支出納入醫保,給予適當比例報銷。
3.以“泛血管醫學”為抓手,從預防、治療到康復都有所作為。
在人民網·人民健康和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聯合主辦的主題為“探索‘十四五’健康中國‘心’路徑”的專場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表示,心血管疾病防治需要革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理念,把患者作為一個整體,以“泛血管醫學”為抓手,從預防、治療到康復都有所作為。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推算,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達3.3億,相比《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推算的2.9億,這樣一個持續上升的趨勢不得不警惕。”葛均波表示,“十四五”時期,遏制心腦血管疾病上升趨勢是一項巨大挑戰,亟需心血管人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與努力。
4.加強心臟康復體系建設,提升心血管防治綜合效率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心血管病急救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但心血管疾病復發率和死亡率依然很高。當前我國心臟康復建設仍是短板,亟需開展由政府牽頭、專業支持、行業參與的心臟康復體系建設,提升心血管防治綜合效率。
目前存在的問題包括:服務診療標準不明確、缺乏專業技術人才、醫療支付體系不完善、心臟康復認知不足。
鑒于這些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在今年兩會中關于《搭建心臟康復體系,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治效率,推動心血管疾病閉環管理》的提案中有以下建議:
1.制定標準,提高心臟康復參與度
(1)建立統一標準的心臟康復服務項目以確保科學、全面實施心臟康復項目的重要核心內容。
(2)明確心臟康復硬件配置及團隊架構相關資質要求,以滿足多學科參與的綜合預防策略的需求。
(3)制定心臟康復臨床實踐和轉診標準,建立質控和績效評估標準,提高防治效率。
(4)充分發揮行業作用,鼓勵行業組織進行管理,推動各級機構積極建設,增強機構和人員的服務能力。
2.重視人才培養
心臟康復的持續發展重在人才培養。建議從本科教育介入,將心臟康復作為獨立的亞專科進行分化培養,建立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準入機制;針對已經在業的醫生、護士或治療師等專業技術人員,推動以知識補充和技術能力提升為目標的繼續教育課程,定期進行項目認證和專業人員認證資格考。
3.完善醫保支付體系
建議健全心臟康復收費體系,推動醫保支付覆蓋更多心臟康復相關項目,聯合商業保險,鼓勵患者在心血管疾病急性期后持續參與心臟康復治療。
4.加強科普教育
心臟康復倡導整合醫學管理,將康復前置,提升并注重預防,聯合醫療機構開展教育和體驗活動,提高大眾健康素養,促進民眾主動接受心臟康復,成為健康責任第一人。
本文轉載自騰訊新聞網,侵刪。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提高全民康復意識:康復概念和理念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