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藍鯨財經記者獲悉,第二屆“A-PKU校園杯”兒童康復教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已落幕。
據了解,“A-PKU校園杯”兒童康復教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是國內兒童康復領域首個以國賽為標準的職業技能類大賽,2021年首屆賽事的成功舉辦引起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
今年,為保證防疫安全,大賽首次全程采用線下競賽線上同屏直播賽制,采取“一條準繩,三個標尺”的辦賽方針,保證賽程賽制的標準化和公平公正。據統計,自2022年3月啟動至今,大賽共吸引了全國超120所院校,6500名學生參加,經過半年多的角逐,200名同學殺入決賽,最終,共41名選手取得一等獎的佳績,并有4名優秀選手收獲了北大醫療腦健康現場頒發的預聘書。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國家孤獨癥康復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張通指出,臨床機構要培養“一專多能”的兒童康復人才,職業院校要培養更多的高質量康復人才。
“我們覺得目前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科技化還需得到推進,A-PKU大賽讓企業和院校都在實踐中獲得了提升。希望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讓企業和院校都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動兒童康復教育產教深度融合。”大賽主裁判長、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癥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賈美香如是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賽在原有的孤獨癥康復、感覺統合訓練、言語聽覺康復賽道基礎上,增加了數字化創新應用賽道,讓最新的數字醫療技術走進學生的訓練中。
此前國家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四五”規劃確立了數字醫療對“健康中國”重要意義,聚焦到兒童康復領域,發展數字化技術將有助于解決行業費人、費力、費錢的諸多痛點。數字化醫療產品進大賽,鏈接了行業未來發展的新能源與兒童康復人才培養的發源地,為高校學子們打造了實踐的樣板間。
兒童康復行業人才匱乏是頑疾,以孤獨癥行業為例,平均每143名孤獨癥患兒才能匹配1名康復老師。為從源頭解決人才缺口問題,大賽閉幕式上,北大醫療腦健康發布了數字化產教融合2023年規劃。
北大醫療腦健康職業教育事業部總經理杜俐佼表示,此前北大醫療腦健康已經與全國范圍內超10所院校達成密切合作,共建兒童康復特色專業,培養超500名兒童康復行業持證師資,搭建兒童康復數字化實驗室樣板。未來希望匯聚更多專業力量,聯合學校將兒童康復產教融合的試點成果進一步擴大。
“依托‘A-PKU兒童康復專業體系’,明年我們將協助學校共同探索兒童康復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并與20所院校完成兒童康復專業共建,支持50所院校建設兒童康復數字化實訓室,聯合10所院校打造兒童康復雙師培養基地,并為行業培養1000名兒童康復高水平師資,打造兒童康復教育塑理念、落實踐、探發展的窗口。”杜俐佼說。
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發展教研院院長王磊表示:“我們的人才培養體系已累計幫助20萬名康復從業者職業提升,此次大賽我們開放了超6000分鐘兒童康復專業學習視頻資源,希望可以為院校帶來更專業的學科知識和教學理念,同時,通過深度的校企合作讓專業培養前置,讓學生們學以致用,不斷挑戰自我,實現進階提升,源源不斷地向行業輸送一流的兒童康復教育人才。”
本文摘自騰訊新聞網,侵刪。